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金融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最本质特征,是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当前,要深刻领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改革任务艰巨。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检验政治忠诚、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实现,同时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从政治上看业务,平衡好功能性和盈利性,把功能性放在优先位置,坚决破除“例外论”“特殊论”“精英论”。
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是造福人民的。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紧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落脚点,聚焦产品和服务丰富度、触达率以及服务效率、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方向,统筹做好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和场景融合,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持续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上求实效,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看规模,也要看结构;既要看当下,更要看长远。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结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畅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在服务和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的过程中打牢基础、建强优势。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尤其要从细微处落笔,坚持出实招、见实效,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切实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和实干家。
在科技金融方面,应积极探索研发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比如,立足科技企业需求,逐步从以贷款为主的服务模式向“表内+表外”“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金融服务转变。
在绿色金融方面,应加快构建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机制,打造绿色金融品牌。比如,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低碳领域科技创新、行业节能降碳、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助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在普惠金融方面,应聚焦薄弱环节,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升级。比如,聚焦个体工商户、民营小微企业、新市民等重点群众,施惠企之策、行利民之事,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推动普惠金融“普”的覆盖面更广、“惠”的可得性更高。
在养老金融方面,破题的关键在于健全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养老金融体系。比如,高起点谋划构建覆盖“财富、健康、医养、长寿”的养老金融服务闭环,不断丰富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供给,推动由“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过渡。
在数字金融方面,应在构建数字金融核心驱动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质效等领域持续发力。比如,聚焦服务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拓展场景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丰富管理手段、整合业务流程,助力内部管理减负增效,赋能经营决策优化提升。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举措,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形势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好、落实好金融服务发展的战略重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扎实做好各项金融工作。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发展观和风险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不贪图短期利益,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过度冒险。
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扛牢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压实各方面各环节责任,将重点领域信用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自觉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特别是,要健全与经营战略相匹配的、符合银行自身实际的风险偏好体系,完善切实可行、有效落地的风险偏好传导机制,提升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以高质量风险管理确保高质量发展。
在房地产领域,要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保交房”攻坚战要求,严守合规底线。
在地方债务化解方面,要严格落实国家系列政策和相关部委最新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摸清底数,加大工作力度。同时,严肃债务风险化解各项工作纪律,严禁支持逃废债或虚假化债,绝不能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还必须清醒认识到,错失发展机遇也是风险,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要把问责压力转化为防风险、促发展的动力,依靠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正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提高风险预见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确保“既有防风险的先手棋,也有应对和化解的关键招”“既要防控传统风险,也要关注非传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生、交通银行公司机构部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