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我
们
咨询微信:nvshen2168
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在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张展心中,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清晰且生动:
“好的设计不能仅有‘好看的皮囊’,还得是科学、适用、可持续且环保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就是由一个个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好的设计集合而成的城市,能使人民群众都能够沉浸在设计所带来的美好之中。”
“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贯穿采访全程。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来,尤其是自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举办以来,张展见证着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因设计而蜕变,也时刻为城市细微之处流露出的人文关怀而感动。
“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着的事实。
在城市众多变化中,他独爱“一江一河”。作为从小就生活在黄浦江边上的“老上海”,记忆里的黄浦江是属于“轮渡”与“货物”的,向北走是码头,向南走也是码头,再往外是工厂,而只有外滩一小段滨江是与市民“亲和”的可观光游玩的。
如今,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着手重塑“一江一河”与市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设计的赋能下,“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人们重新回到了母亲河边,并在与自然的亲近中,感受着城市焕发出的全新活力,对于城市的更新与发展来讲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何设计,都要考虑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体验,都要与老百姓形成良好的共鸣,从实际需求出发,切切实实为民服务。”张展说。
以人民为中心
问:您心中的“世界设计之都”是什么样的?
张展:过去,人们常常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就是新颖、时尚、靓丽的设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与社会、设计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因此,好的设计不能仅有“好看的皮囊”,还得是科学、合理、适用、可持续且环保的,是能很好为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只有当设计出来的物品、环境或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符合社会的科学进步,设计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有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过犹不及”。解决同一个问题,在都能解决好的前提下,好的设计更体现对人的关爱和对环境、资源的友善,更关注“合适”,避免过度设计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人文关怀”。设计不仅要体现人文艺术之美,更要体现对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关怀。这种关怀在上海5个社区入选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
譬如,黄浦区淡水路“完整社区”营建设计规划,聚焦的不是抽象的宏大叙事,而是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微观实践,关注作为城市机体细胞的社区,也展现了新时代下城市更新改造的新理念,体现出五个转变:由“社区公园”向“公园社区”转变;由“空间改造”向“场景经营”转变;由“标准设计”向“精准服务”转变;由“封闭小区”向“开放街区”转变;由“规范管理”向“精细治理”转变,通过构建全龄友好型生活社区,推进城市更新向更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所以,我心目中的“世界设计之都”,就是由一个个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服务的好的设计集合而成的城市,每位市民都能够沉浸在设计所带来的美好之中。
问:从“设计无界 相融共生”到“设计无界 造化万象”,再到今年的“设计无界 新质生长”,WDCC的主题每年都在变,但“设计无界”四个字始终不变。从中可以解读出怎样的信号?如何理解“新质生长”?
张展:“设计无界”非常精准地说明了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是一次整体性的社会实践,“新质生长”则生动展现了设计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设计中流露出的创新能力,正是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新”和“质”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进行有机交叉融合,设计可以催生出对现有事物的重新认识和创造出新生事物,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设计注重人的需求研究和用户体验反馈,致力于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理念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和产品方向,这也是新质生产力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我看来,科学且正确的设计,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因为设计协调了整个社会的资源,核心目的就是更科学、更有效地配置利用资源,让资源要素更合理地整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人与社会实现“1+1>2”。
问:近期《黑神话:悟空》爆火,成功出圈的设计背后,有哪些可复制的经验?中国设计、上海设计怎样才能真正融入世界,打动世界?
张展:归根到底,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设计的基建,搭建起一个坚实的底盘。
设计师的专业基本功非常重要。在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包装上写的每一笔字、画的每一个图案,都是设计师手绘而成。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广泛普及,软件设计不再需要手写,但这并不代表设计师不需要具备字体设计的基本能力。恰恰相反,当设计技术日趋同质化后对设计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技术发展空前繁荣,也带来了设计工具的日新月异。但热闹之下,我们更需要沉下心来冷静思考,把设计学的界面梳理得更加清晰,才能帮助我们在每一次技术爆发时找到自己的方向。要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3D打印还是元宇宙,抑或是人工智能,设计始终是设计,技术始终是支撑。只有掌握好设计能力、筑强筑牢底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与时俱进利用好手中的工具,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点上,WDCC发出的呼声无疑是重要且及时的。不管在什么样的科技发展背景下,所谓“设计”应该要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价值。
回到《黑神话:悟空》,我们可以看到其设计的匠心和精巧,也可以看到其对传统文化和消费者的尊重,以及对现代科技手段炉火纯青的利用。传统与现代、理念与技术相结合,就是其能打动国际消费者的重要理由。
世界一流
问:全世界有许多“设计之都”,相比于其他城市,尤其是世界一流“设计之都”,上海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张展:我认为上海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上海拥有深厚的设计基因,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成为远东地区设计相当发达的城市,商业美术设计更是首屈一指。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中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生活消费品和轻工产品设计优势明显。
其次,上海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国际化程度很高,在持续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设计的火花竞相迸发,为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打下了重要的基石。
最后,上海拥有大量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且是一个科创型城市。当科技与设计紧密相连,就可以激发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问:根据《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202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品牌卓越、生态活跃、氛围浓郁的“设计之都”,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张展:产业繁荣方面,先导产业着重突破,重点领域齐发展。其中,电子信息设计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创新集群成果丰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显著,新增已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8个,创历年新高;充分借助AI、数字化等技术运用新工艺和新材料,进一步提升汽车、海工装备、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的设计优化;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和研发机构正逐步汇聚上海,新技术、新模式,新兴领域应用快速崛起。
品牌卓越方面,“世界设计走进来、上海设计走出去”。WDCC向世界展现了上海对于设计的思考与态度、上海设计的成果、扩大了上海设计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上海设计100+”优秀设计成果、“前沿设计创新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依托进博会、工博会、WDCC等重量级大会,上海持续集聚高端设计资源、加大高端设计供给,打造优秀设计首发地。
生态活跃方面,设计成果加速涌现。浦东新区、松江区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水平不断提升,以工业设计赋能“3+6”产业发展;设计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已经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1家,市级设计创新中心191家;设计学一流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建设上海市设计学Ⅳ类高峰学科;产业载体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累计认定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160家,入驻文创企业2万多家,并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形成了一批设计产业特色基地,以及一批设计产业相关楼宇、空间。
氛围浓郁方面,城市和生活处处有设计。设计赋能“五个新城”建设发展,工作与生活更加无界、服务与交通更加智能、文化与城市风貌更加交融、当代与历史相映生辉、城市与自然更加融合、社会与环境更加和谐;设计美化“一江一河”公共空间,持续拓展滨水新空间,不断提升滨水新活力,让人们能够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感受城市新的活力;设计作精城市更新,“三师联创”创新推动老街坊更新,一个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高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设计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政务、交通、养老、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能级实现再跃升,无人驾驶出行、智慧化精细化个性化养老等服务应运而生。
问:举办WDCC,对于上海打造“世界一流”有何促进作用?
张展:自WDCC举办以来,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还一直承担着全城联动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3年来,随着大会召开的持续深入、媒体宣传报道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开始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院校开始加入设计联动的队伍之中。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涨,都希望拿出自己在各自领域最好的设计成果在WDCC这个世界级的大舞台上进行交流、展示。“参加WDCC”这一目标,也激励着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才为要
问:面向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宏伟目标,您认为未来上海的设计产业该向何处发力?您有什么建议?
张展:重中之重,是做好科技与设计的相结合。没有科技作为支撑,设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无法实现,质变无法产生;没有设计作为引领,科技很难打开广阔的应用天空,寻找到市场化、商业化清晰的发展路径。
譬如,微波是一项科技,但我们该如何利用微波?在设计的催化下,微波炉诞生了,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加热食物的需求。
但新的问题就此产生:如果微波炉仅仅解决了加热问题而忽视了其他设计,那么很可能因为功能单一、造型丑陋而失去了消费者的青睐。于是,设计再次升级,竭尽所能将微波炉做到人性化,宜用化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微波炉“进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在设计驱动下科技与设计结合的过程,就是一件产品从使用、好用到人们乐于使用的过程。“乐于使用”是产品的最高境界,也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问:科技与设计相结合,是否还存在一定堵点?
张展:确实存在。我们需要培养真正的设计师的思维方法。
一盏灯,工程师关注的是这盏灯可以被点亮,但对于设计师而言,点亮只是满足了产品的基本功能,他还要考虑这盏灯的实际应用场景及服务对象,从而去考虑这盏灯的使用场景、经济价值、呈现形式和使用方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注意到很多企业在设计实践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工程师过于重视技术不关注设计的商品性,有些设计师则过于重视外观形态不考虑生产实现的合理性。其实,工业设计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一定是要整合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分工合作才能够解决问题的,这就像拍电影一样的道理,导演把控着目标结果,把剧情、表演、技术、商业的关系协同到一个相对最佳状态才能诞生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设计师就是一个导演的角色。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跨学科的问题,设计也是如此。要清楚地认识到产学研和应用型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院校可以培养仰望星空、探索未来的设计师,但也要立足我国制造大国且中小企业居多的国情,培养更多产业发展一线需要的优秀复合型设计人才。
问: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离不开世界一流设计人才支撑。该怎样构建这支人才队伍?WDCC又将如何推动人才建设?
张展:今年WDCC期间,我们将推出长三角2025届高校设计人才专场招聘会,同时发起成立“长三角设计人才联盟”,为上海市各高校的2025届设计专业毕业生与长三角地区的知名企业搭建一个高效互动的交流平台,助力毕业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明确就业方向。同时,可以帮助高校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设计类人才培养路径。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把相关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更加精准地匹配各方需求。
标签:
上一篇:丁伟:“大设计观”驱动新质生长,上海正构建“设计创新型城市”的本土化范式
下一篇:汪孝安:把设计转化成新质生产力,最根本还是要围绕人的需求